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部落自治视角下的美国原住民医疗卫生体制
  • [摘要]印第安人是长期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原住民社群,印第安部落作为拥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对其成员和领地范围的事务拥有内在的自治权。 美国政府根据历史上与部落签订的条约而对印第安人社群负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托责任。 为了履行这一信托责任,联邦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并逐步确立起了为印第安人社群提供专项服务的医疗卫生体制。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印第安人社群土著族裔意识的复兴和“ 红种人权力” 运动的兴起,联邦印第安人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在一系列新出台的联邦政策和国会立法的推动下,印第安人医疗卫生体制经历了从联邦绝对主导到支持部落自治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印第安人社群通过部落磋商和参与程序、自决合同、自治示范项目和自治协议等形式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自治。
  • 郑 勇
  • 全文[ PDF 1249.0 KB ]2018.3(5):1-15  共有 1793 人次浏览
  • 韩国的外国人政策及社会整合问题
  • [摘要]随着韩国走向多元文化社会之势渐强,如何整合、包容外国人及移民问题将成为韩国社会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韩国政府的外国人政策及其社会整合政策为主题,概述外国人渡韩及其韩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分析韩国移民政策现状与社会整合问题,探讨韩国社会与外来移民者共享美好生活的对策。
  • 崔佑吉 郑信哲
  • 全文[ PDF 1309.0 KB ]2018.4(5):1-10  共有 828 人次浏览
  • 族群关系的协商———新西兰的社会契约与二元文化主义
  • [摘要]本文采用人类学的视角,结合文献研究,认为新西兰政府与毛利人签订的《 怀唐伊条约》 ( Waitangi Treaty) 以及相应的二元文化主义政策,对处理好双方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殖民背景下签订的条约通常是不平等的条款,在反殖民主义和民族独立的运动中,这种不平等条约都要废止。 然而,新西兰的情况例外,《 怀唐伊条约》 不但没有被废除,反而成为新西兰独立后的立国之本。 本文站在毛利人的立场,探讨其中的原因,分析这种社会契约的作用。
  • 丁 玫
  • 全文[ PDF 1231.0 KB ]2018.4(5):11-20  共有 1633 人次浏览
  • 难民危机和欧洲多元文化主义的黄昏
  • [摘要]二战后的多次移民潮,使民族主义的欧洲逐步转变为多元文化的欧洲。在这种文化多样性与一体化的矛盾里,欧洲各国逐渐放弃历史上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 排斥” 或“ 同化” 政策,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态度即多元文化主义的公共移民政策。 此后欧洲族裔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及其引发的诸种困境,如封闭的平行社会、破碎的价值共识、分裂的国家认同和激化的宗教冲突等,正是在多元文化主义占据主导意识形态的背景下发生的。 基于此,随着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反思,“ 主导文化” 的主张逐渐浮出水面。 在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中,今天积重难返的欧洲面对的不仅是多元文化主义的黄昏,也是刚刚走上舞台的主导文化主义及其同化政策共同的不确定未来。
  • 鲍 永 玲
  • 全文[ PDF 1237.0 KB ]2018.3(5):16-28  共有 3552 人次浏览
  • 酋长的回归:传统领袖的复兴与南非民主的巩固?
  • [摘要]南非传统领袖制度曾遭到殖民统治和种族隔离的侵蚀,但非国大的战略选择、部落成员身份认同的重构、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依赖和新政府治理能力的缺失促使其在新南非再度复兴。 传统领袖的权威不仅得到南非宪法的确认,也获得大部分民众认可。 传统领袖制度对南非民主巩固的影响利弊兼有,虽然与现代民主存在矛盾,但由于其蕴含协商民主的部分特质,在一定程度可以弥补南非代议民主的缺失。 民主的巩固与深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传统权威与现代政治在南非的调适与共存,为新兴民主国家提升民主质量,构建国家治理的本土模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 马 正 义
  • 全文[ PDF 1222.0 KB ]2018.4(5):21-29  共有 1263 人次浏览
  • 国家建构视域下的伊拉克国家认同困境?
  • [摘要]自 1921 年建国以来,现代伊拉克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认同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 具体表现为民族宗派的多元化认同困境、不同历史记忆的合法性认同困境,以及 2003 年战后采取联邦制解决伊拉克国家认同的局限性。 因此,可以说培育国家认同是解决伊拉克民族国家建构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伊拉克国家认同的有效策略,将考验伊拉克政府的政治智慧和国家治理能力。
  • 冯 燚
  • 全文[ PDF 1143.0 KB ]2018.3(5):29-38  共有 2200 人次浏览
  • 国家建构视阈下缅甸联邦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关系探究?
  • [摘要]1988 年奈温军人政权被推翻后,缅甸新军人政府执政,自此开始了民族和解进程。 1989 年 5 月 9 日,联邦政府抓住时机,与从缅甸共产党武装分裂出来的佤邦联合军( UWSA) 达成了历史性的停火协议,随后双方关系迅速升温,维持和巩固了和平稳定的局面,从而推动了缅甸政府与其他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签署停火协议。 然而,停火后双方利益上的冲突性与关系的复杂性仍然突出。 在国家建构的视阈下,缅甸联邦政府推动的政治整合、武装统合、经济融合的“ 三合” 进程引发了佤邦联合军的不满,军方对佤联军的容忍度也日益下降。 虽然全国民主联盟( NLD) 领导的民选政府力促全国民族和解进程,但是联邦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实现根本性妥协的前景依然黯淡。
  • 鲍志鹏 袁玥
  • 全文[ PDF 1237.0 KB ]2018.4(5):30-39  共有 1927 人次浏览
  • 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缅甸罗兴伽难民问题?
  • [摘要]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缅甸罗兴伽难民问题,不仅给孟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给我国地区安全与稳定和“ 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该地区的推进带来了隐患。 本文将从民族国家建构及其全球化场域的视角,探讨缅甸罗兴伽难民问题的成因。罗兴伽难民问题的出现与恶化,与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基本契合。 缅甸政府未能在基本制度层面解决好国家与少数群体的关系、合理构建国家认同、妥善处理殖民遗产、有效管理族群冲突以及平衡好地区少数群体与国家在资源问题上的冲突等因素,都对罗兴伽难民危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政治和国际宗教民族主义的崛起,也对罗兴伽难民问题的升级或加剧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 和 红 梅
  • 全文[ PDF 1116.0 KB ]2018.3(5):39-46  共有 1761 人次浏览
  • 泛索马里主义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兼论泛索马里主义与恐怖主义的...
  • [摘要]索马里人共同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信仰,殖民瓜分对索马里人的冲击,反殖民主义斗争对内部认同的强化共同孕育了泛索马里主义。 1948—1960 年,泛索马里主义主要以反欧洲殖民主义为旗号,诉求是初步建立一个局部统一的索马里人独立国家。1960—1969 年,它又以反“ 邻国殖民主义” 为旗号,试图同时达成内部整合与外部扩张的双重目标。 1969—1978 年,泛索马里主义被嫁接到“ 科学社会主义” 之中。 1978—1991年,泛索马里主义回归到氏族主义层面,重新建构自身的理念与实践基础。 1991—2012年,泛索马里主义借助伊斯兰主义的力量,试图以共同的宗教调和各氏族间的差异,通过常规武装斗争消除索马里人的内在分裂。 2012 年以来,泛索马里主义与恐怖主义相关联,试图以非常规恐怖袭击为手段达成所谓“ 大索马里伊斯兰国” 的目标。 对象都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嬗变。 泛索马里主义既有民族主义的表征,又展现出反民族主义的跨地区文化主义特性,甚至与恐怖主义也产生了联系。 不过,泛索马里主义与恐怖主义只是一种相互借势、各取所需的关系,前者有其文化合理性因素。
  • 王 涛 赵跃晨
  • 全文[ PDF 1291.0 KB ]2018.4(5):40-52  共有 811 人次浏览
  • 既做美国人又做黑人———杜波依斯民族主义和融合主义思想探析
  • [摘要]作为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斗争策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人融入主义和黑人民族主义。 本文就这两种思想和两种策略的基本内容及其背后逻辑进行了探讨,指出,从本质上讲,杜波依斯希望并要求黑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但是,当这些希望和诉求遭到白人社会拒绝和反对后,杜波依斯便转向黑人民族主义。 终其一生,这两种观点交替出现在杜波依斯的政治思想和斗争策略上。
  • 王 卓 王恩铭
  • 全文[ PDF 1116.0 KB ]2018.3(5):47-54  共有 1824 人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