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美国种族政治的结构性困境、发展态势与拜登政府的政策应对
  • [摘要]美国的种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政治的核心内容。因为各种矛盾累积的结果,美国的种族政治已经陷入结构性的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的矛盾:美国白人人口比例下降与白人至上主义的矛盾;美国种族平等的政治观念和种族不平等的经济现实的矛盾;推动解决种族矛盾的联邦积极主义和地方保守主义的矛盾。而随着黑命贵运动的兴起,美国的种族政治逐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具体表现在种族问题扩大化、种族关系敌对化、种族冲突暴力化三个方面。拜登政府通过打造一个种族多元化内阁、签署行政命令解决系统性种族不平等、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提高种族问题舆论热度和关注度等措施,产生了一定的现实效果。但是因为美国政治大环境中的恶性党争和否决体制,拜登政府的政策方案只能治标不治本,美国的种族问题依然会深深地困扰这个国家。
  • 张春满
  • 全文[ PDF 1531326.0 KB ]2023.3(10):1-12  共有 285 人次浏览
  • 超越现代性: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批判
  • [摘要]民族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中国际交往的组织形态和基本主体,民族国家建构的现代性困境始终是西方学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伴随着民族建构原生性的削弱与政治性的加强,民族国家理论的现代性趋向促进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的生成觉醒。特别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家认同与族群发展的内在张力成为西方民族国家建构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民族国家在建构进程中需要将民族认同有效转化为国家认同,就必须明确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演变历程,协调处理文化多元化与民族一体化的辩证关系。西方民族国家的现代性特质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性出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现代西方民族国家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多维超越,从认知、路径、价值三个维度对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进行批判反思,为消除民族国家不同族群文化的对立冲突打开了新空间,为调和族群与国家的认同张力提供了历史启示,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范式和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新思路。
  • 崔延强、张子扬
  • 全文[ PDF 8735512.0 KB ]2023.4(10):1-13  共有 280 人次浏览
  • 全球发展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表达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起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更加突出重点行动领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从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全球发展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制度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方向指引,全球发展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虽然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加强丰富国家间的利益,促进国家间的认同以及加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进而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也面临着世界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美西方国家污名化和逆全球化思潮冲击等限制因素。展望未来,中国应立足自身发展经验,创设全球发展知识分享平台;加强发展机制对接,完善现有国家发展制度体系;布局国际发展合作,构建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网络,聚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发展命运共同体。
  • 廖炼忠
  • 全文[ PDF 381307.0 KB ]2023.1(10):1-10  共有 1273 人次浏览
  • 民族的人口整合功能及其影响
  • [摘要]“民族”概念作为描述工具和分析工具,随着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其影响扩大而被广泛使用后,人类演进中结成的各种稳定人群共同体皆以“民族”来称谓。人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就有聚族的本性,民族只是人类聚族本性的结果和形式。然而,个体的人被联结成为民族共同体,是经由一系列聚民为族的机制实现的。民族具有将人口个体整合为整体的机制和功能。这样一种具有底层逻辑意义的人口整合功能,经由国家民族、文化民族两种基本的民族类型而分别加以体现。两种民族的人口整合功能存在着质的区别,但又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进而对人口个体、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形态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民族研究必须关注这一重要的内部机制,探讨其形式和功能,进而构建关于民族的内部性叙事。
  • 周平
  • 全文[ PDF 621001.0 KB ]2023.2(10):1-13  共有 218 人次浏览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西方框定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中国理念在国际社会逐渐深入人心的同时,也遭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负面框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例,西方判定该理念是中国谋求世界霸权的话语表征,在此基础上,期望并借助国际话语霸权抵制中国理念的全球传播,动员西方乃至国际社会力量维护所谓“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就其影响而言,西方国家对中国及其理念实施的框定已显示出国际涉华舆论巨大的操纵力,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此,中国应从揭露西方框定的真相入手,既要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主体性框架,提高中国理念的国际认同度;也要拥抱与中国具有相似叙事框架的国家,形成反西方框定的联合力量;更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西方反华势力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幻想。
  • 蔡文成 、牟琛
  • 全文[ PDF 709679.0 KB ]2023.5(10):1-12  共有 2658 人次浏览
  • 全面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意义
  • [摘要]全面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意义,可以从马克思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文明观的内涵,而且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走现代化道路、推动本国发展,是当前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选择,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现代化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全世界既想实现现代化、发展生产力又想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发展中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刘卓红
  • 全文[ PDF 343952.0 KB ]2023.1(10):11-19  共有 1071 人次浏览
  • 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的“新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动因、特征与前景
  • [摘要]“新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以“全面现代化”为目标、以系统性政治改革为先导和重点,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旨在解决本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哈萨克斯坦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经济的指标、政治的架构以及外交的政策取向都无条件地接受西方的标准,也不能换来一个真正的现代化社会。真正的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水平和能力的现代化,是能够自主选择发展模式的现代化,是植根于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新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的合理之处在于把改革国家的管理体制、致力民生福祉放到了核心位置,但仅仅依靠权力结构的调整或者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难以实现已经确定的宏大目标,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切实可行的规划。
  • 赵丹 孙壮志
  • 全文[ PDF 1593830.0 KB ]2023.3(10):13-25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 人类学的现代性转向———博厄斯学派的国族研究评述
  • [摘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一直有研究初民社会和族别社会的刻板印象,而博厄斯学派的国族研究努力把人类学拉回现代生活,并赋予其探讨现代性议题的能力。本文系统地梳理并分析了博厄斯学派国族研究的理论方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力图为中国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摆脱“初民社会”和“族别”研究范式的束缚,把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方法等运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验研究,为我国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理论方法的参考和经验教训的借鉴。
  • 何明、张方亮
  • 全文[ PDF 621106.0 KB ]2023.5(10):13-24  共有 2725 人次浏览
  • 海外侨胞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史逻辑和新时代启示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这是对民族工作和侨务工作的重要指引。广大侨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他们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条件。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反过来增强了海外侨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弄清海外侨胞参与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对于理解、落实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这一要求,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陈奕平
  • 全文[ PDF 627632.0 KB ]2023.2(10):14-23  共有 1071 人次浏览
  • 西方新民粹主义的政治传播策略探析
  • [摘要]新民粹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兴起、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的一种民族政治思潮和运动。新民粹主义对现代民族—国家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其成为近年来民族政治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文以政治传播为视角,深入分析新民粹主义的威权组织传播策略、有效运用媒体逻辑和社交媒体的媒体传播策略、反传统的政治修辞策略等政治传播策略,尝试说明近年来民粹主义是如何逐步演变为新民粹主义的,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西方新民粹主义迅速兴起和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 刘文科
  • 全文[ PDF 6639630.0 KB ]2023.4(10):14-23  共有 1080 人次浏览